文字狱
- 拼音wén zì yù
- 注音ㄨㄣˊ ㄗㄧˋ ㄧㄩˋ
- 成语繁体文字獄
- 成语解释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,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。 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,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
- 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咏史》诗:“避席畏闻文字狱,著书都为稻粱谋。”
- 成语用法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社会
- 成语例子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》:“但后来脍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狱。”
-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
-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
-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
-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
- 英语翻译literary inquisition
- 俄语翻译необоснованное преследование интеллигентов за и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
- 近义词
- 反义词
词语解释
- [literary inquisition]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,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
国语词典
- 专制时代,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。以清朝为最多。
网络解释
- 文字狱
-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,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,朝鲜、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。
- 《汉语大词典》定义为“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,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,罗织成罪”。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则定义为“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。”
- 自西汉杨恽因《报孙会宗书》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,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,以清朝最为严重,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,中国史学家顾颉刚认为:“清代三百年,文献不存,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?曰:有之,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。”嘉庆帝亲政后改变了乾隆朝的文字狱政策,着手平反,此后古代文字狱基本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