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谷浑
- 拼音tǔ yù hún
- 近义词
- 反义词
词语解释
- 古鲜卑族的一支。本居辽东,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、青海间,至其孙叶延时,始号其国曰吐谷浑。
- 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。
- 复姓。本鲜卑族首领名,后遂为姓氏。见《魏书•官氏志》、《周书•异域传下•吐谷浑》。
- 乐府名。本北朝马上乐,周·隋时与西凉乐杂奏,成为宫廷音乐,唐时犹存。
国语词典
-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聚居在今青海北部,新疆东南部。其袓先本辽东鲜卑种,西晋时酋帅长子吐谷浑率领部分族人迁至陇西,在今青海省以西,后势力渐大,唐太宗时曾命李靖讨伐,遂降唐,封其子为平西郡王,高宗时败亡于吐番。信奉佛教。以游牧为业。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,政权组织多仿中原王朝官制。
网络解释
- 吐谷浑 (中国历史政权)
- 吐谷(yù)浑(313―663),亦称吐浑,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。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,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。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。
- 吐谷浑,慕容廆之庶长兄也,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。及涉归卒,慕容廆嗣位,而二部马斗。慕容廆怒曰:‘先公分建有别,奈何不相远离,而令马斗!’吐谷浑曰:‘马为畜耳,斗其常性,何怒于人!乖别甚易,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。’于是遂行。廆悔之……鲜卑谓兄为阿干,廆追思之,作‘阿干之歌’,岁暮穷思,常歌之。”西晋末,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。后扩展,统治了今青海、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、氐部落,建立国家。至其孙叶延,始以祖名为族名、国号。南朝称之为河南国;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;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。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、甘肃等地,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。隋朝与之联姻。被唐朝征服,加封青海王。唐朝后期,吐谷浑逃至河东,唐称之为退浑、吐浑。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。其后人大多数已与各民族融合,少数没融合的为现代青海的土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