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屨”字的意思
见“屦”。
“屨”字的基本解释
● 屨
jù ㄐㄩˋ
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:~賤踴貴(鞋價低賤而假肢卻很貴,形容社會黑暗,統治者慘無人道,濫施酷刑)。 踐踏。 同“屢”。
英语 straw sandals; tread on
德语 Sandalen (S)
法语 sandale
“屨”字的详细解释
詳細字義
◎ 屨
屨 jù
〈名〉
(形聲。从履(鞋子)省,婁聲。本義:用麻、葛等製成的單底鞋) 同本義。後泛指鞋 [straw sandals]
屨,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注:「今時所謂履者,自 漢以前皆名屨。」
掌王及後之服屨。——《周禮·屨人》
共其資糧屝屨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。疏:「絲作之曰履,麻作之曰屝,粗者謂之屨。」
糾糾葛屨,可以履霜。——《詩·魏風·葛屨》
又如:屨賤踊貴(因受刖刑而斷足的人多,鞋沒有了,售價低賤;然而購踊(假腳)的人多,踊價一時暴漲);屨人(周禮官名。天官之屬,掌管王與後的衣服鞋屨);屨及劍及(比喻行動堅決迅速,急起直追);屨縷(織屨緝馬)
詞性變化
◎ 屨
屨 jù
〈動〉
踐踏 [tread on;trample]
身屨典軍。——《史記·季布欒布傳》
屨般首,帶修蛇。(般首:指虎一類猛獸。)——揚雄《羽獵賦》
又如:屨企(踮腳而望);屨校(帶上腳鐐。校:銬足的刑具)
“屨”字的辞典解释
屨ㄐㄩˋjù 名
鞋子。《說文解字·履部》:「屨,履也。」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「郤克傷於矢,流血及屨,未絕鼓音。」《三國演義·第一回》:「家貧,販屨織蓆為業。」
動踐踏。《文選·揚雄·羽獵賦》:「屨般首,帶脩蛇。」唐·李善·注:「屨,謂踐履之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