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之问
(唐代)宋之问,字延清,一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。一说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县)人。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。
人物生平
出生
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年~712年),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。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,矢志于学,交友重义,“比德同道,理阃探索词源论讨。”多才多艺,不仅“富文辞,且工书,有力绝人,世称三绝。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,饶著声誉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,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,各得父之一绝;宋之悌骁勇过人,宋之逊精于草隶,宋之问则工专文词,成当时佳话美谈。上元二年(675年),长得身材高昂、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,登临“龙门”,踏上了仕进正途。
仕途
宋之问春风得意之日,已是武则天皇后实握朝政之时。武后承应“贞观”,励精图治,选拔人才,不拘一格,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被召分直内文学馆,不久出授洛州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参军。永隆二年(681年),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。天授元年(690年)秋,武后称帝,改国号为周,敕召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。15年间,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,为世人钦慕。唐朝学士之职,以文学言语被天子顾问,出入侍从,礼遇尤宠。家世低微的宋之问以此更是感恩耀荣,视为得秩于禄的捷径与保障。他在《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宴安平王别序》中说:“下官少怀微尚,早事灵丘,践畴昔之桃源,留不能去;攀君王之桂树,情可何之。”典型地表白了他的这种心态。武后雅好文词乐章,宋之问巧思文华取幸。一次游洛阳龙门,武后命群臣赋诗,左史东方虬诗先成,武后赐锦袍。及宋之问《龙门应制》诗成奉上,“文理兼美,左右称善。”武后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。此中予夺,既反映了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,也表现了宋之问这时的创作方向,对他的声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。武周时期,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,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,自感“志事仅得,形骸两忘。”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,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。宋之问在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、左奉宸内供奉,武后媚臣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“雅爱其才”,召他与好友杜审言、阎朝隐、沈佺期、王无竞、尹元凯及李适、富嘉谟、刘允济等文士预修。宋之问与阎士隐等多代工张赋篇入集,倾心媚附。书成,于长安二年( 703年)迁司礼主簿。神龙元年( 705年)正月,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,诛杀二张,迎立唐中宗,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。宋之问贬泷州(今广东罗定县)参军,诸事艰难,慕念昔荣,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,探知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谋诛宰相武三思(时张柬之被贬),后使人告密,擢任鸿胪主簿,“由是深为义士所讥。”景龙元年( 707年)七月,太子杀武三思父子后死事,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,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,探获赏识,于次年迁考功员外郎,并与杜审言、武平一、沈佺期、阎朝隐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,“及典举,引拔后进,多知名者。”其时朝廷朋党争立,由于他倾附安乐公主,遭太平公主忌恨,进言中宗,于景龙三年( 7O9年)将他下迁越州(今浙江绍兴市)长史。
末路
唐中宗年间的政治动荡及个人宠辱无常的经历,使宋之问感触良深,而由朽烂陈腐的宫廷来到清新秀丽的水乡,也使他开始涤净心灵,境界升华。他在越州写的《祭禹庙文》,在真诚歌颂了大禹治水、救灾拯民的千古圣德之后写道:“先王为心,享是明德。后之从政,忌斯好佞。酌镜水而励清,援竹箭以自直;谒上帝之休佑,期下人之苏息。”反映了这种思想情感上的转变。因此,他在越州登山涉险,访察民生,“颇自力为政”诗歌创作也开始转入了健康清新的轨道,“流布京师,人人传讽。”但是,就在宋之问开始走上“新生”之路的时候,又一次宫廷政变将他逼上了绝境。景云元年( 710年)六月,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,拥立唐睿宗,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(今广西钦州市东北),后以赦改桂州。先天元年( 712年)八月,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,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,结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。宋之问政治上无足称道,品行也多有可讥,但却是知名当世的诗人。由于宫廷诗人的局限,代笔捉刀的束囿,志向理想的低浅,他的诗文不少是歌颂功德、粉饰太平、浮华空泛之作,但随着颠簸人生,接触社会,历练生活,他也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,令人耳目一新。他在杨炯死后写的《祭杨盈川文》,采用四四制式,字字有声,句句华歆,内容言简辞切,悲凉真挚,催人泪下,与他代笔写的《为宗尚书祭梁宣王文》、《为宗尚书兄弟祭鲁忠王文》等相比,文华情感,殊若天壤。
评价
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,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,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,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。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。
作为诗人,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,“尤善五言诗,其时无能出其右者。”从《宋之问集》和《全唐诗》所收作品来看,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,运用熟谙,佳作名句也有可观。如短歌《冬霄引·赠司马承桢》诉友情句:“明月的的寒潭中,青枯幽幽吟劲风。此情不向俗人说,爱而不见恨无穷。”五言古诗《题张老松树》喻高洁句:“百尺无寸枝,一生自孤直。”七言古诗《明河篇》思征夫句;“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向津。更将织女支机石,还访城都卖卜人。”五言绝句《送杜审言》表离别:“卧病人事绝,嗟君万里行。河桥不相送,江树远含情。”五言长律《灵隐寺》绘胜景句:“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。”皆清新坦易,抒情真挚,畅美如画。宋之问为文赋诗,讲求比兴,属对精密,点划入微,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。他与沈佺期在齐、梁沈放、庾信到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,努力加以实践和总结,使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,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,并运用这种形式,写出了优秀的作品,如《江亭晚望》、《晚泊湘江》、《题大庾岭北驿》、《度大庾岭》等。
宋之问的诗文
-
晦日登楼望,江山一半天。
-
路入巴渝通两蜀,江连荆楚接三川。
-
王子乔,爱神仙,七月七日上宾天。白虎摇瑟凤吹笙,乘骑云气吸日精。
吸日精,长不归,遗庙今在而人非。空望山头草,草露湿君衣。
-
年光竹里遍,春色杏间遥。烟气笼青阁,流文荡画桥。
飞花随蝶舞,艳曲伴莺娇。今日陪欢豫,还疑陟紫霄。
-
高岫拟耆闍,真乘引妙车。空中结楼殿,意表出云霞。
后果缠三足,前因感六牙。宴林薰宝树,水溜滴金沙。
寒谷梅犹浅,温庭橘未华。台香红药乱,塔影绿篁遮。
果渐轮王族,缘超梵帝家。晨行踏忍草,夜诵得灵花。
江郡将何匹,天都亦未加。朝来沿泛所,应是逐仙槎。
-
世德辞贵仕,天爵光道门。好仙宅二室,受药居陆浑。
清白立家训,偃息为国藩。乔树南勿剪,弊庐北尚存。
自惟实蒙陋,何颜称子孙。少秉阳许意,遭逢明圣恩。
挥翰云龙署,参光天马辕。一身事扃闼,十载隔凉暄。
陈力试叨进,祗宠固幽源。况以沈疾久,睽辞金马垣。
天子犹未识,讵敢栖丘樊。昼怀秘书谷,夕梦子平村。
撷芳岁云晏,投绋意弥敦。皇私傥以报,无负青春言。
-
君不见邙山苑外上宫坟,相接累累萦蔓草。宫亭远识南宫树,逶迤辗作南宫道。
一朝形影化穷尘,昔时玉貌与朱唇。锦衾香覆青楼月,罗衣娇弄紫台云。
越娃楚艳君不见,赵舞燕歌愁杀人。游鼙倏掩寂无晤,蛾眉何事须相妒。
九重见日闭鸳鸯,三泉今夕开狐兔。驻马倚车望洛阳,御桥天阙遥相当。
佳人死别无归日,可怜行路尽沾衣。
-
帝城九门乘夜开,仙车百两自天来。列火东归暗行月,浮桥西渡响奔雷。
龙楼锦障连连出,遥望梁台如昼日。梁台花烛见天人,平阳宾从绮罗春。
共迎织女归春幄,俱送常娥下月轮。常娥月中君未见,红粉盈盈隔团扇。
玉樽交引合欢杯,珠履共蹋鸳鸯荐。漏尽更深斗欲斜,可怜金翠满庭花。
庭花灼灼歌秾李,此夕天孙嫁王子。结缡初出望园中,和鸣已入秦筲里。
同心合带两相依,明日双朝入此微。共待洛城分曙色,更看天下凤凰飞。
-
氛氲桃花汤,去都三百里。远峰益稠沓,具物尽奇诡。
借问采药人,冥奥从此始。汨吾尚清净,荤血久誓止。
览彼□□鲜,自谓形骸滓。重敦永劫愿,无负神泉水。
坐驰意屡惬,身践心益死。长妹梵筵众,拙妻道门子。
提携游二山,岁暮此已矣。
-
清轩临夕池,微径入寒树。暝还探旧史,颇知古人趣。
明一诱道心,吹万成世务。猎精自补阙,安能守章句?
宋之问的名句
-
旦别河桥杨柳风,夕卧伊川桃李月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寒食还陆浑别业》
-
阳月南飞雁,传闻至此回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题大庾岭北驿》
-
伊川桃李正芳新,寒食山中酒复春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寒食还陆浑别业》
-
去年上巳洛桥边,今年寒食庐山曲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寒食江州满塘驿》
-
我行殊未已,何日复归来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题大庾岭北驿》
-
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渡汉江》
-
吴洲春草兰杜芳,感物思归怀故乡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寒食江州满塘驿》
-
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》
-
桂林风景异,秋似洛阳春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始安秋日》
-
马上逢寒食,愁中属暮春。
宋之问的诗集:出自《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