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灵运(385年-433年),东晋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出生在会稽始宁(今浙江上虞),原为陈郡谢氏士族。东晋名将谢玄之孙,小名“客”,人称谢客。又以袭封康乐公,称谢康公、谢康乐。著名山水诗人,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,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。由谢灵运始,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,最著名的是《山居赋》,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。谢灵运还兼通史学,工于书法,翻译佛经,曾奉诏撰《晋书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晋书》录有《谢灵运集》等14种。
谢朓(464~499年),字玄晖。汉族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谢朓与谢灵运同族,世称“小谢”。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、文学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后官宣城太守,终尚书吏部郎,又称谢宣城、谢吏部。东昏侯永元初,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,下狱死。曾与沈约等共创“永明体”。今存诗二百余首,多描写自然景物,间亦直抒怀抱,诗风清新秀丽,圆美流转,善于发端,时有佳句;又平仄协调,对偶工整,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。
鲍照(约415年~466年)南朝宋文学家,与颜延之、谢灵运合称“元嘉三大家”。字明远,汉族,祖籍东海(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,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,久居建康(今南京)。家世贫贱,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,任前军参军。刘子顼作乱,照为乱兵所杀。他长于乐府诗,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有《鲍参军集》。
周宣帝宇文赟(559年-580年),字乾伯,鲜卑族,周武帝宇文邕长子,母李娥姿,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,宣政元年(578年)到大象元年(579年)在位。大象元年(579年)禅位于长子宇文衍,自称天元皇帝,但仍掌控朝权。于全国大选美女,以充实后宫,大将军陈山提的第八女陈月仪,仪同元晟的第二女元乐尚最受宠爱。由于纵欲过度,嬉游无度,宇文赟的健康恶化。次年病逝,时年二十二岁,谥号宣皇帝,葬于定陵。次年,杨坚废静帝(宇文衍)自立,改国号为隋,北周灭亡。
褚玠(528—580),字温理,祖籍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9岁时父母双亡,为其叔父褚随收养。长大后博览群籍,下笔成文。他的文风朴实严谨,作文引经据典,不尚词藻。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,后转外兵记室。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(560—566),兼任通直散骑常侍,升太子庶子、中书侍郎。宣帝太建年间(569—582),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,出任戍昭将军,领山阴令。晚年不预军事,优游都城以卒,赠开府仪同三司,谥成,配享武帝庙庭。
南朝梁平原鬲人,字处默。明山宾弟。有声名。历仕都官尚书,青州刺史。梁武帝大同七年,东魏人来聘,少遐曾以散骑常侍被遣报聘。太清之乱,奔东魏,仕北齐。孝昭帝皇建中拜太子中庶子。
张文姬,文学家鲍照之妻,南朝宋代女诗人,仅存诗四首。多咏物诗,颇有寄托。文学家鲍照之妻,南朝宋代女诗人,仅存诗四首。多咏物诗,颇有寄托。她也很有文才,在鲍照消极颓废的时候,张文姬曾经以白鹭为题,写了一首很著名的劝慰勉励丈夫的诗《沙上鹭》。今存诗四首。多咏物诗,颇有寄托。
齐高帝萧道成(427年―482年),字绍伯,小名斗将,汉族,齐朝开国皇帝,在位四年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载,齐高帝萧道成乃“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”。先世居东海兰陵(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)。《南齐书·武帝本纪》载: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,寓晋陵武进(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),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,称南兰陵,故萧氏遂为南兰陵(今常州)人。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,治《礼》及《左氏春秋》。仕宋,初为左军中兵参军,后领偏军征仇池,进军距长安八十里,以兵少,又闻宋文帝崩,乃还。
何承天(370-447),东海郯人(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 ),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。南朝任尚书载丞。何承天曾奏改《元嘉历》,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,一直通行于宋、齐及梁天监中叶,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.1429,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。兼通音律,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,能弹筝,复擅弈棋,著作有《达性论》、《与宗居士书》、《答颜光禄》、《报应问》等。曾奉命撰修《宋书》,书未成而卒。
王褒(约513~576年),字子渊,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南北朝文学家。东晋宰相王导之后(第三子王洽一脉),曾祖王俭、祖王骞、父王规,俱有重名。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。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、左仆射。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,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,二人特被亲待。加开府仪同三司。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,迁小司空,后出为宜州刺史。建德年间去世,卒年六十四 。子王鼒嗣。
( 473—494)南朝齐南兰陵人,字宣礼。齐高帝子。出继伯父萧道度。武帝永明中,为江州刺史。累迁秘书监、抚军将军。性至孝。好学,善属文。与王智深、江淹以文章相会。尝手自细书写《五经》,置巾箱中,以备遗忘,一时诸王争效。“巾箱《五经》”自此始。居身清率,言未尝及时事。海陵王延兴元年,萧鸾专政,见害。
(519—551)南朝梁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世调,小字六真。梁武帝子。博学,善属文。武帝天监中,封邵陵王,出为宁远将军,累迁江州刺史,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兖州刺史。坐事免官夺爵。大通元年复封爵,累迁扬州刺史。骄纵不法,侵渔百姓,免为庶人,旋又复爵。太清二年侯景之乱,率众讨景,败奔京口。后复入援,拜司空。大修器甲,将再讨侯景。萧绎(元帝)闻其强盛,忌之,遣将逼之。纶溃,奔汝南,为西魏军所破,不屈死。谥携。
(?—580)北周宗室,字尔固突。宇文泰第十三子。明帝武成初封滕国公,武帝建德三年进封滕王。六年,从齐王宪征稽胡有功,还除河阳总管,位至上柱国。伐陈,为元帅。后为杨坚所杀。
(534—560)即宇文毓。北周皇帝。代郡武川人,鲜卑族,小名统万突。宇文泰长子。宇文护废孝闵帝宇文觉,迎立毓,称天王。后改称帝,年号武成。以明敏有识量,为宇文护所惮,被毒死。在位三年。庙号世宗。
江孝嗣,南朝诗人。生卒时间与生平均不详。南齐时人。曾与谢朓有唱酬。《谢宣城诗集》存其诗二首。
北齐颍川人,字士高。仕梁为南沙令。从萧明于寒山,被执。入文林馆,除符玺郎,后以年老家贫出为义宁太守。
(419—465)南朝宋琅邪临沂人,字长渊。少孤贫。涉猎书传,颇解声乐。刘道产以为辅国行参军。刘骏(孝武帝)为徐州,以为主簿,深受信用。及孝武帝立,为侍中,累迁吏部尚书、尚书右仆射,亲幸无比。孝武帝死,受遗诏辅政。多纳货贿,骄奢淫逸。诏转左仆射,领丹阳尹。前废帝欲亲朝政,忌其权重,稍加削夺。师伯惧,乃与柳元景谋废立,事泄被杀。谥荒。
北齐人。官直阁将军、员外散骑常侍。工画马、龙。武成帝重之,令居禁中,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,时称画圣。
(471—529)南朝梁陈郡长平人,字灌蔬。励精勤学,博洽群书。齐永明中,为宜都王行参军。梁武帝天监中,累官秘书监、司徒左长史。普通中,直东宫学士省。武帝命作《小说》十卷,世称《殷芸小说》。今有辑本。
南朝梁会稽馀姚人。善言《易》,官至步兵校尉。
(?—580)北周代郡武川人,鲜卑族,字豆卢突。宇文泰第七子。好属文,学庾信体,词多轻艳。武帝建德元年为大司马,后封赵王,除雍州牧。五年攻齐,为三军总管,积功拜太师。杨坚辅政,招设宴密谋杀坚,事觉被杀,谥僭。
南朝宋颍川鄢陵人,字景猷。性豪丽,服玩奢华。任御史中丞时尝奏治颜竣与王僧达共谋。出为南东海太守,卒于官。
王仲雄,南朝齐诗人、音乐家。祖籍临淮射阳(今淮安东南),侨居晋陵南沙县(今常熟北)。敬则子。明帝萧鸾在位时,为欣赏其琴艺,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蔡邕“焦尾”琴,让他在御前演奏。仲雄连续弹奏五日,并即兴创作《懊恼曲》一首献于明帝。其辞见录于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。后因明帝猜忌,其父起兵反,仲雄在京被杀。谢朓有《答王世子诗》,当即答仲雄之作,是仲雄本能诗,惜所作已佚。
刘勰(约公元465——520),字彦和,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,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、文学批评家。汉族,生于京口(今镇江),祖籍山东莒县(今山东省莒县)东莞镇大沈庄(大沈刘庄)。他曾官县令、步兵校尉、宫中通事舍人,颇有清名。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(北)定林寺。刘勰虽任多种官职,但其名不以官显,却以文彰,一部《文心雕龙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。
姚思廉(557—637),字简之,一说名简,字思廉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唐朝初期史学家。约生于梁末陈初,在八十岁左右去世。世居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姚察的著作很丰富,有《汉书训纂》30卷,《说林》10卷,《西聘》、《玉玺》、《建康三钟》等记各1卷,还有《文集》20卷,并行于世。此外,还有未撰成的梁、陈二史。这样的家学传统,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,少年时就喜好史学,不仅聪颖,而且勤奋学习,除了读书,再没有其他嗜好,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。
(440—493)即萧赜。南朝齐皇帝,字宣远,小字龙儿。高帝长子。刘宋末,任江州刺史、中军大将军。萧齐初建,立为皇太子。即位后,以旧怨诛杀散骑常侍荀伯玉、五兵尚书垣崇祖、车骑将军张敬儿等。镇压富阳唐寓之起事。重视文学、教育,立国学,以王俭领国子祭酒。又修订张斐、杜预两家律注成书。崇信佛教,不喜游宴、雕绮之事,临终嘱丧礼从简,不得烦民。在位十一年,谥武,庙号世祖。
孔稚珪(447~501)南朝齐骈文家。一作孔珪,字德璋,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刘宋时,曾任尚书殿中郎。齐武帝永明年间,任御史中丞。齐明帝建武初年,上书建议北征。东昏侯永元元年(499),迁太子詹事。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。
(?—549)南朝梁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公和。萧宏子。齐建武中,为萧衍(梁武帝)养子,及衍生昭明太子,正德还本,遂怀怨望。入梁,封西丰县侯,武帝普通六年,以黄门侍郎为轻车将军,奔北魏,寻逃归。武帝不之过,复本封。中大通四年,为吴郡太守,征为侍中,封临贺郡王。志行无悛,常公行剥掠。时称四凶之一。太清二年,侯景之乱,正德率众附景。景推为天子。台城陷,降之为大司马。正德有怨言,旋为景所杀。
[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]字思晦,琅邪临沂人。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,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,年四十七岁。年数岁,风神警拔,有成人之度。弱冠,选尚淮南长公主,拜驸马都尉,除员外散骑侍郎。天监中,历位吏部尚书,领国子祭酒。家世显贵,与物多隔,不能留心寒素,众谓为刻薄。以左仆射致仕。暴疾卒,谥靖。暕著有文集二十卷,(《隋书志》作二十一卷。此从《两唐书志》)传于世。
(?—494)南朝齐南兰陵人,字云兴。齐武帝子。封随郡王,有文才。武帝永明中,为辅国将军。历仕侍中、中军大将军。海陵王延兴元年,萧鸾辅政,谋害诸王,子隆以才貌见惮,被杀。有文集,今存《山居序》。
刘昶(435-498),刘昶,字休道,宋文帝子。
(?—548)南朝梁陈郡阳夏人,字言扬。谢览弟。幼好学,与览齐名,为沈约、江淹、昭明太子、任昉等赏识。起家秘书郎,累官晋陵太守、尚书右仆射。武帝太清二年,迁尚书令。适侯景攻台城,卒于围内。长于玄理及释氏义,注《净名经》,常自讲说。为晋陵郡时,常与义学僧递讲经论。
南朝陈末人。陈后主时为太子舍人。乐昌公主之夫。时陈将亡,德言乃谓公主:以公主才色,国破必入权豪家。因破镜,各执其半,约他日于正月望日市镜于集市,冀复相见。陈亡,公主为杨素所得。德言转辗至京,于约期果遇一苍头卖半镜。合之,而知公主处境,再见渺茫,乃题诗一首于镜上,悲泣不食。事为素知,召德言归其妻,使还江南终老。
谢惠连(407~433年),南朝宋文学家。祖籍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,出生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。他10岁能作文,深得谢灵运的赏识,见其新文,常感慨“张华重生,不能易也。”本州辟主簿,不就。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,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,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,大为时论所非,因此不得仕进。仕宦失意,为谢灵运“四友”之一。
南朝宋颍川人,字道雍。官员外散骑郎。与谢惠连、何长瑜、羊璿之四人常随谢灵运以文章赏会,共为山泽之游。时人称之谓“四友”。
范缜(约450年—515年),字子真,汉族,南乡舞阴人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、道家代表人物、杰出的无神论者。入南齐后出仕,历任宁蛮主簿、尚书殿中郎、领军长史,宜都太守。萧衍建立南梁后,任晋安太守、尚书左丞,后因王亮一事被流放广州,终官中书郎、国子博士。范缜一生坎坷,然而他生性耿直,不怕威胁利诱,其哲学著作《神灭论》,继承和发扬了荀况、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,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。
(约483—约548)南朝梁平昌安丘人,字士标。伏暅子。博学有才思,善效谢康乐,为五言诗。任昉叹曰:“此子日下无双。”齐末,州举秀才,对策第一。萧衍(梁武帝)至新林,挺迎谒,引为征东行参军。梁武帝天监初,除中军参军事。在家讲《论语》,听者倾朝。累迁晋陵、武康令。后除南台书侍御史,因纳贿被劾,惧罪出家,名僧挺。后遇赦,不堪食素,还俗。侯景乱中卒。有《迩说》及文集,均佚。
(54—528)南朝梁北地灵州人,字茂远。丹阳尹袁粲辟为郡主簿。仕齐累至尚书左丞。入梁,累迁至散骑常侍,金紫光禄大夫。以清静为政,居朝无所请谒。终日端居,以书记为乐。博极古今,尤善人物,魏、晋以来,官宦簿阀,姻通内外,举而论之,无所遗失,世称学府。卒谥贞。
(497—572)北周人。其先高句丽人,字季珉。仕于燕,又归魏,魏孝明帝正光中,起家卫府都督,从尔朱天光镇压万俟丑奴,除宁朔将军、奉车都尉。孝武帝西迁,从入关。西魏文帝大统初封巨野县侯。从宇文泰破高欢于沙苑,又战河桥、邙山,皆有功。西魏末,累迁鄜州刺史,加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侍中。北周武帝保定初,从平吐谷浑、稽胡、文州氐酋,授梁州总管。天和三年,迁江陵副总管,击退陈将吴明彻百日进攻。迁镇襄州,进位柱国。
(?—577)北齐宗室。高澄第五子。封安德王。幼为高洋(文宣帝)所养。为定州刺史,骄纵不法。孝昭帝、武成帝皆使挞之,杀其昵近九人,自此深自改悔。后主(高纬)武平七年,平阳之役,力御周师有功,为并州刺史,总山西兵事。后主奔邺,延宗在晋阳即位,改元德昌。周军还攻晋阳,即位仅二日即被擒。旋为周武帝所杀。
南朝齐吴郡盐官人,字景怡,一字玄平。家贫好学,燃松节及糠照明读书。事母孝。年二十余,从雷次宗学玄儒诸义。后于天台山开馆讲授,徒生常近百人。口不辩,善著论。刘裕辅政,征为扬州主簿,及即位建齐朝,乃至,自称山谷臣。进《政纲》一卷。武帝时,征为太学博士,不就。有《夷夏论》等。
(?—548)南朝梁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智进。萧机弟。少清敏,好属文,深为萧纲所亲赏,与萧晔等并预密宴,号东宫四友。梁武帝普通六年,以王子封南浦侯。历宁远将军,迁淮南、吴郡太守,所临常赤地大旱,人号“旱母”。侯景之乱,守东府,城陷被害。
(?—584)南朝梁宗室。萧机子。梁武帝从孙。博综坟籍,善属文。萧察为后梁主,令袭父爵。官尚书令。与柳信言俱为一时文宗。有《梁史》及文集,已佚。
丘迟(464—508),字希范,吴兴乌程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丘灵鞠之子。南朝梁文学家。初仕南齐,官至殿中郎、车骑录事参军。后投入萧衍幕中,为其所重。梁天监三年,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。 丘迟诗文传世者不多,所作《与陈伯之书》,使陈伯之拥众八千归降, 其中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”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。劝伯之自魏归梁,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。
南朝梁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通明。萧映弟。封上黄侯,位宗正卿,出为晋陵太守。美才仗气,言多激扬,名盛海内,特为太子萧纲(简文帝)友爱,为东宫四友之一。卒谥替。
蔡凝,字子居,济阳考城人。陈朝官员,历任宁远将军、尚书吏部侍郎、黄门侍郎、吏部尚书等职位。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,郁闷不得志,陈朝亡,入隋朝,半路上病亡,时年四十七岁。
(?—约500)南朝齐济阴冤句人,字士蔚。仕宋为奉朝请、员外郎。入齐,历官右军参军、南康郡丞、平越长史、绥建太守。才操不群,文多指刺。好饮酒,尝以蚤虱、蜗虫、虾蟆等为题作赋,又作《禽兽决录》,指刺权贵,文章传于闾巷。自称“卞田居”,妇为“傅蚕室”。
卞伯玉,南朝宋济阴(今山东定陶西北)人。官至东阳太守、黄门郎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序录》列东晋以来作《周易系辞注》者十人,卞伯玉为其中之一。
曹景宗(457年-508年9月12日),字子震,新野(今河南境内)人。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,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。曹景宗幼善骑射,好猎,少以胆勇闻。天监七年(508年),曹景宗出任侍中、中卫将军、江州刺史,于赴任途中病逝,年五十二。追赠征北将军、雍州刺史、开府仪同三司,谥号“壮”。
褚玠(528—580),字温理,祖籍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9岁时父母双亡,为其叔父褚随收养。长大后博览群籍,下笔成文。他的文风朴实严谨,作文引经据典,不尚词藻。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,后转外兵记室。宣帝太建年间(569—582),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,出任戍昭将军,领山阴令。晚年不预军事,优游都城以卒,赠开府仪同三司,谥成,配享武帝庙庭。
南朝梁河南人。少薄行。齐末为扬州西曹。遇乱居乡里。入梁投江州陈伯之,为寻阳太守。梁武帝天监元年,劝伯之叛,败奔魏。魏人欲擢用之,緭为诗讽刺魏人衣冠,出为始平太守。行猎坠马死。
(505—548)南朝梁河南阳翟人,字世举。褚向子。起家秘书郎。武帝宴群臣乐游苑,命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,限三刻成。翔于坐立奏,武帝称异,转宣城王文学,俄迁为友。出为义兴太守。在政省繁苛,去浮费,百姓安之。征为吏部郎,自持公清,不为请属易意。迁侍中,守吏部尚书。丁母忧,以毁卒。
(487—530)北魏博陵安平人,字孝宗。孝明帝时,为殷州刺史,城陷被执,葛荣慕其才,欲用之,不从,杀荣部下十余人夜遁。孝庄帝即位,除东濮阳太守。梁武帝以魏北海王元颢为魏主,遣将率军送颢入洛,巨伦据郡不从。孝庄帝还宫,封渔阳县男。后除光禄大夫卒。
(?—450)北魏武威姑臧人。段晖子。与父同入魏。好学有文思,崔浩见而奇之,以为才堪著述,请为著作郎。坐崔浩事被杀。
(?—445)名或作广。南朝宋顺阳(今河南省淅川县)人。范晔弟。善属文,任武陵王刘骏咨议参军领记室。后坐兄晔参与谋逆嫌疑,被诛。
(452—500)南朝齐琅邪临沂人。王晏从弟。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。齐高帝建元初,历竟陵王司徒录事参军、太子中舍人。齐武帝时,官至广州刺史。王晏赞齐明帝废立之计,思远劝晏引决。及晏败,不及祸。迁侍中,官至度支尚书。
南朝梁琅邪临沂人,字仲通,小字炬。王慈子。起家为齐著作郎。入梁,为秘书丞。先是,齐东昏侯永元末,后宫火,延烧秘书,图书散乱殆尽。泰表请校定缮写,梁武帝从之。历中书侍郎,掌吏部,不为贵贱请属易意,天下称平。转吏部尚书。官至左骁骑将军。清静好学,善诗文,为梁武帝、沈约赞赏。卒年四十五。
(511—581)北齐北海剧人,字叔朗,小名沙弥。王猛六世孙。魏末,官府征召,皆不就。后随高欢,为中外府功曹参军、常山王高演友,深得演器重。文宣帝高洋昏逸,演屡谏,高洋疑为晞所教,髡鞭钳配甲坊,后又得为常山王友。高洋死,废帝高殷立。杨愔等执朝政。高演在鲜卑贵族支持下杀杨愔等,夺帝位,晞实为谋主。孝昭帝高演立,除散骑常侍,兼吏部郎中。后拜太子太傅。后主高纬武平初迁大鸿胪。齐亡,周武帝以为太子谏议大夫。
南朝宋河东人,字叔道。受知于宋文帝。元嘉三年受遣巡行四方,观察吏政,访求民隐。举循吏李元德、魏恭子等。历官左民尚书、光禄大夫。卒于官。
(442~494)南朝齐琅邪临沂人,字伯奋。王裕孙。仕宋为太子舍人。吏部尚书褚渊欲与结婚姻,不肯。迁桂阳王刘休范司空从事中郎,知休范将反,辞疾不就。出为晋平太守。入齐,初为豫章王骠骑长史。齐武帝即位,官至辅国将军、吴兴太守。到郡修治旧山,移置辎重,以为隐业所在。秀之若其祖父敬弘、父瓒之皆不事权贵,时人称之。卒谥简。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3 城市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-29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合作/投诉联系QQ:1553292129